​人工智能会抢了译者的“饭碗”吗?

​人工智能会抢了译者的“饭碗”吗?

发布日期:2024-05-09 浏览次数:26

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翻译行业?围绕相关话题,中新社“东西问”此前在巴黎专访了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。

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中新社记者: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,特别是ChatGPT等AI新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AI未来是否会给人工翻译带来较大冲击?

刘和平:在我看来,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和手机的发展作一些类比。手机问世最初只具备通话功能;随着技术的发展,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,然而手机发展到现在也无法代替人。人工智能也是同样的道理。ChatGPT或许可以被认为给人工翻译带来了冲击,但事实上相关技术在给人类提供更多帮助,并不能取代人工。人类也在这一过程中与时俱进。

在翻译领域,AI能够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翻译服务。每个人的翻译水平不尽相同,如果一个人的某个语种的翻译水平不如AI,那他的相关工作就要被AI翻译所代替。未来翻译行业需要更多高端翻译,就是说人工翻译出的译文既要翻译出原文的基本信息,也要翻译出原文的情感。

我已经使用ChatGPT进行了翻译方面的很多试验。它可以平整地把原文翻译出来,能够做到没有语法错误,但是这种AI翻译出的译文是没有情感的。我想要通过原文表达的喜怒哀乐,AI译文终归无法完全表达出来,至少目前是这样。人工翻译应在“创新”和“情感”上为自身发展留好位置。

中新社记者:但社会各界存在某种担心,即人工翻译未来是不是会真的被人工智能所取代?

刘和平:现在翻译专业的学生和家长都对此有些担心,社会舆论同样对此担心,我个人觉得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。AI翻译永远无法代替人工翻译。我们早年写文章使用稿纸,后来使用电脑,再后来开始用语音识别技术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我们的生产力是在不断提高,现在人们显然不愿意再退回到使用稿纸写文章的时代。因此我建议青年学子应该面向未来,拥抱技术,充分发掘出人的价值。

未来也许90%的翻译都可能由翻译软件来做,但剩下的10%仍需要水平更高的翻译人才去完成,总归需要有人来实现这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翻译工作。因此这就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。AI技术日新月异,即使已退休,但我现在一直在相关领域继续学习和探索。

试验后,我就在思考ChatGPT在翻译方面有哪些不足,相对于这些不足,我的优势又在哪里,所以我得出AI翻译无法代替人工翻译的结论。

中新社记者:比如在文学翻译方面,人工智能是否就无法取代您的工作?

刘和平:AI现在能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翻译,但译文很平淡。作者想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,AI是翻译不出来的。

因此我告诉学生,对于技术的发展,不要害怕,所要做的是去提升个人能力,学会把AI利用好,让这项技术给翻译“插上另一双翅膀”,这样就能“飞得更高”。

中新社记者:在2018年,中国外文局就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平台,美国也在积极投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翻译平台。据您了解,目前人工智能翻译平台的水平如何?

刘和平:以前我使用谷歌翻译比较多,主要是中文、英语、法语等语言的互译,一些外国软件的欧洲语言互译较好。现在学生中使用DeepL翻译比较多,质量也还不错,但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仍有待商榷。总的来说AI翻译平台的欧洲语言互译完成度较高,但东西方语言之间的互译,完成度就相对差一些。这些翻译平台译文的基本问题主要是比较累赘、句子之间衔接和逻辑性都比较差。尽管没有大的语法错误,但译文的整体感觉还是比较生硬。

AI翻译平台有自我学习的功能,我们之前和微软做过相关的翻译试验,在会议开始前先把主讲人的演示文稿输入平台,让平台提前了解将要翻译的大致内容,AI翻译平台对会议翻译的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。这和人工翻译有一定的相似性。但AI翻译平台无法做到完全准确的翻译。对于多语种的同声传译,AI翻译平台也是无法处理的。


听听同传一线工作人员怎么说!以下是同传人员Livi 在听完蒙特雷两小时关于人工智能的讲座,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总结的精华:

1.沟通本身才是挑战,AI不是。真诚地交换观念,一定需要人类译员。语言是人类伟大的发明。智人花了20万年来发展语言能力。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这些能力。

2.机器可以帮助人提升效率。当务之急是要提升对机器的应用能力。比如利用工具来切分文本、提取关键词、整理术语、进行译前准备。

3.关于机器和人工智能的宣传造势本身,是为了推广技术。其中危言耸听的部分、或夸大其词的部分,是为了营销和推广,实际应用场景的效果才最有说服力。

4.需要译员的场景永远存在。外交、商贸,只是客户足够重视,就不会信任容易出问题的机器。更好的方案是把机器作为一个备选方案,辅助人类。

翻译行业存在了3000多年。目前讨论到场景非常局限,但翻译领域太广阔了,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语言对、所有的沟通场景。还需要考虑到保密性、伦理、交流及时性、服务品质等诸多问题。

比如现在的翻译机,在韩语翻译方面,功能非常单一,无法做到对不同身份的客户用不同的语体。但用中英方面的例子去概括全语种是不现实的。

5.根据一项研究:78%的人相信面对面的口译,56%的人相信远程口译,3%的人相信没有接受过口译训练的人。提升全社会对口笔译服务行业的认知,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译员,提升公众形象和大家对译员的尊重。要相信,以后懂得译员价值的人会多起来。

6.目前需要规则委员会,来规范人工智能在口笔译领域的使用。

7.高校教学应当与时俱进。拥抱AI,创新视译、笔译和同传的教学。

8.人工智能存在许多问题,比如提供虚假信息,增删原文意思,不具备跨文化交流敏感性。人可以读到机器读不到的意味。同时,机器也可以把人从乏味的内容解放出来。相辅相成。

9.人机共生才是未来。每年有大量新的社会现象、概念、术语。机器翻译的成功离不开每年1万小时的会议口译数据投喂,先期的谷歌翻译也离不开500万字的语料沉淀。新的概念和理解,依然需要翻译大师们去把握和输出标准和规范。今后人类译员会是智能化诺亚方舟的船长。

专家和教授给从业者和学生的建议:

(1)拥抱不确定性,没有人有正确答案(2)不必焦虑,习惯把AI当做伙伴,和AI开发师一起工作,加入这项事业,不要被动接受,要更加主动。

(3)未来可能有新的岗位出现,思想要开放一点。想想自己可以给这份工作带来什么,始终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。

(4)建议拥抱技术的同时,具备批判性思维。不要忽略自己能够带来的价值,不然和工具也没什么差别了。未来工作内容可能改变,但不用担心被取代,可以和机器一起成长。